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发展局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法规文件及解读

转发江苏省发展改革委:《江苏省“十四五”粮食流通和 物资储备发展规划》一图读懂文字版

发布时间:2021-11-14 09:54     发布部门:经济发展局     阅读次数:

索引号 MB1670946/2021-00944 生成日期 2021-11-14 公开日期 2021-11-14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经济发展局 效力状况 有效
文件链接 政策咨询
内容概述 转发江苏省发展改革委:《江苏省“十四五”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一图读懂文字版

  9月9日,《江苏省“十四五”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由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该规划由省发展改革委、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共同牵头编制,包括发展基础与面临的形势、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部分,共2.6万余字。

  一、发展基础

  粮食安全责任压紧压实。连续四年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国家考核中获得“优秀”,2020年江苏名列全国第一。粮食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3500万吨以上,粮食生产大省地位稳固。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2020年末全省完好仓容达到4192万吨,其中地方国有和国有控股粮食企业完好仓容达到2519万吨。形成了一批集粮食收储、加工、贸易、产后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粮食物流产业园。

  粮食产业竞争力持续领先。“十三五”末,我省粮食产业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二,2020年全省粮油加工业销售收入达3040亿元,其中,粮油机械制造企业产值达112.2亿元,稳居全国第一。

  稳价保供能力明显增强。“十三五”期间,全省粮食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稳定。探索建立长三角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一体化合作机制,共同打造联合保供基地,提高城市群协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储备体制机制运转顺畅。深化储备体制机制改革,充实地方原粮和应急成品粮储备,顺利完成物资储备机构改革,初步形成职能部门有序分工、通用物资储备与专用物资储备有效协同的物资储备管理体制机制。

  现代化治理水平显著提高。粮食立法全国领先,出台《江苏省粮食流通条例》《江苏省地方政府储备粮管理办法》。江苏粮食智慧云平台投入运行,信息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备、智慧高效、协同融合、绿色安全、保障有力的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体系。

  粮食收储调控高层次。政策性收购与市场化收购协调联动的粮食收储体制顺畅运行,构建江苏“123粮食安全供应圈”,保障市场供需动态平衡,储备与应急保障能力显著提升,粮食安全水平和调控能力进一步提高。

  粮食仓储物流高效能。粮食物流通道能力进一步增强,仓储物流设施结构和布局更加优化,物流园区和高标准仓库建设进一步推进,绿色储粮生态化、设施设备现代化、仓储管理精准化、物流网络智慧化水平显著提升。

  粮食产业发展高质量。优质粮食保障供应工程深入实施,产业园区集聚辐射能力明显提升,国际合作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粮食产业运行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

  物资储备保障高标准。全省资源统筹整合能力显著增强,储备调配机制进一步完善,建成省级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云平台。品种规模、结构布局更加优化,物资储备基础设施设备互联成网。

  综合应急保障高效率。建成省级粮食和物资储备应急保障基地及一批市县级应急保障中心,一体化应急保障能力明显提升。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应急保障供应链更加稳固。

  行业科技创新高能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进一步加大,“数字粮储”水平进一步提升,行业队伍素质明显改善。全省行业科技水平、信息化应用、队伍素质在全国领先。

  三、重点任务

  (一)构建高层次粮食收储调控体系。

  夯实粮食安全供给基础。稳步提升粮食生产保障能力,到2025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000万亩以上,建设提升高标准农田1500万亩,粮食产量3700万吨以上。

  提高粮食供给保障水平。提升省内粮食协同保障效率,强化区域协同的粮食保障格局,拓展多元互补的国际粮食保障渠道,强化军粮供应保障能力建设。

  增强粮食收储调控能力。稳步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粮食储备体系,建立健全粮情监测预警机制。

  (二)建设高效能粮食仓储物流体系。

  构建完善粮食物流网络。强化粮食物流通道能力,增强东陇海线、淮河出海线、沿长江、沿海、沿京杭运河线、沿连申内河线“三横三纵”粮食物流通道能力;推进粮食物流枢纽建设,重点推进苏州、盐城、泰州、连云港等国家级粮食物流枢纽建设;加快粮食物流节点建设,重点建设35个现代化粮食产业园区。

  提升粮食仓储物流设施水平。优化调整仓储设施结构,推进仓储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绿色储粮,加快绿色仓房建设;推进仓储管理现代化,推进粮食仓储管理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

  增强粮食仓储物流服务能力。优化粮食物流运营组织模式,大力推广散粮、成品粮集装化物流方式,创新多式联运模式、优化运输组织方式,建立物流枢纽共享业务模式;提升粮食物流供应链服务能力。

  (三)发展高质量现代粮食产业体系。

  壮大优势粮食产业集群。打造世界级粮机制造产业基地,培育壮大机械产业集群;培强千亿级油脂加工产业集群,推进油脂加工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传统粮食加工产业,推动“粮食加工”向“食品生产”延伸。

  提升粮食产业链竞争力。全面促进“五优联动”,深入推动“三链协同”,创新粮食产业业态模式。

  培育壮大粮食产业主体。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江苏大粮商,发展一批粮食“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一批粮食新型载体平台。

  (四)建立高标准物资储备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物资储备。科学确定物资储备品种目录及规模;提升物资储备设施水平,其中,省级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以上,市级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县级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

  构建多元互补储备格局。落实政府实物储备,逐步提升协议储备,倡导鼓励社会储备。

  健全协同高效储备机制。健全储备协调机制,健全区域协同机制,完善储备管理制度。

  (五)构建高效率应急保障体系。

  完善应急物资保供体系。强化应急物资采购供应能力,建立应急保供企业名单,健全现代应急物流体系。

  提升应急设施综合保障能力。整合优化应急物资保障设施,建设一批成品粮低温储备库和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应急物资保障一体化网络,推进省级应急保障基地建设,分级建设应急保障中心,强化县域应急物资保供能力。

  健全应急物资协同保障机制。建立省级应急指挥协调机制,制定应急保障制度,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强化分级响应联动协作,提升应急联动联保效能;建立长三角省际应急保障协作机制,推进省际间资源统筹、协同联动。

  (六)构筑高能级创新支撑体系。

  强化科技创新。垒筑科技创新高地,建设长三角粮食大数据实验室;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突破,重点攻关安全、智能、精细储粮技术;促进粮食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创建粮食科创园,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加快“数字粮储”建设。提升“智慧苏粮”水平,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进“数字粮库”建设;实现物资储备管理数字化,建设省级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云平台;促进大数据创新应用,加快智慧物流发展。

  强化人才支撑。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加快粮食相关学科建设;加快专业人才培育,打造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等四支人才队伍。

  (七)打造高水平监管治理体系。

  夯实粮食安全责任。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确保粮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加强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健全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工作机制。

  加强粮食和物资储备法制建设。完善法规制度体系,加快推进出台我省粮食安全地方性法规,加快修订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建立健全标准规范,推动与国际国内行业标准对接。

  依法管粮管储。健全行业监管机制,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测,完善粮食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强化粮储安全生产。

  推进节粮减损。营造爱粮节粮氛围,推进“节约一粒粮”教育实践活动;推进重点环节节粮减损,加强粮食生产、储存、运输、加工等重点环节的损失治理。

  四、实施保障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十四五”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规划组织实施各领域全过程,为建设粮食安全和物资储备安全保障体系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凝聚力和执行力,建立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落到实处。

  (二)加大政策支持。

  统筹做好财税政策、用地政策和金融政策等政策支持保障。

  (三)加强责任落实。

  建立健全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的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将规划实施情况纳入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组织开展规划实施年度监测分析、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