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太湖街道 > 政府信息公开 > 工作动态

寻觅太湖故事丨探寻俞文彬旧居,解码百年工商精神

发布时间:2025-07-14 08:45     发布部门:太湖街道     阅读次数:

 在太湖街道的街头巷尾,藏着无数动人的故事。那些斑驳的老墙、蜿蜒的石板路、古老的建筑遗迹都诉说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鲜活的市井记忆。当我们沿着老街漫步,品味美食,欣赏古桥古河的壮丽,不妨也走进名人故居。每一块砖石、每一片瓦砾皆是太湖故事的往日重现。接下来,我们将继续踏上寻访之旅,推开一扇扇名人故居的大门,走进藏匿于街巷深处的老宅记忆”——探寻俞文彬旧居,解码百年工商精神。

俞文彬旧居故址,位于周新老街南街梢的闪溪河畔。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建造,距今已经一百多年。五造进深,前二开间,后三开间,全部为方砖地面。第三造为体仁堂,前三造之间各设一个天井,右侧有一条贯穿前后的陪弄。该建筑设3个门楼,运用砖雕和木雕艺术刻画,彰显古朴优雅的风格。20036月由无锡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无锡市文物控制保护单位。

旧居原貌俞文彬(1884—1953)俞甲里人,幼读私塾,刻苦勤学,通经史,工书算。青年时,入同乡周舜卿上海昇昌分行当学徒,勤奋踏实、精明能干,得周舜卿提拔,聘为震昌经理。全权负责经营业务、人员进出。任职期间,主要业务除为英商怡和洋行代销钢铁器材外,还大量经营德士古等牌号火油,深得用户信赖。此后,俞文彬被周舜卿任命为上海震昌五金湖北汉口分号经理。晚年回乡,自奉俭朴,热心公益善举。每遇旱涝灾害,协助慎余堂赈济贫困,慷慨出资建桥梁、道路。1912年,捐款建造无锡县第三高等小学校舍,乡里称他为善人义士。

修缮后的旧居

故居前2造是二开间,后3造为三开间。前3造之间各有一个天井:第一、第二之间有2米宽的天井;第二、三造之间为4米宽的天井。在前3造之间,还建有3个古代建筑墙,外加瓦片花墙。第一造是大门间,有正门、侧门。正门的砖雕门头上,刻有克前厥后四个大字。大门用铜钉、竹丝做成。

第二造为小厅,厅前有6扇落地雕花长窗。第三造为体仁堂,是接待贵宾的大厅。靠西有侧厢,设厨房。厅前用18扇落地雕花长窗。第四造是房厅,设浴缸间等。第五造为堆栈。前3造之间各有一个墙门。既有砖雕,也有木雕,古朴典雅。一进门,全部为方砖地面。右侧有一贯穿前后的陪弄,约45米。整个故居显得庄重典雅,属晚清建筑,独具江南水乡风味。由于俞文彬的后裔一直居住,因而保存十分完整。

当夕阳透过窗棂,在古朴的方砖地面上投下斑驳光影时,仿佛能看见那些岁月时光在院落间穿梭。这里曾走出太湖的骄傲,见证着太湖青年的豪情壮志,也藏着太湖百年时光里的工商精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