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发展局 > 政府信息公开 > 工作动态

防治外来入侵物种 打响福寿螺防控阻击战 ----无锡经开区开展福寿螺防治行动

发布时间:2025-07-22 09:31     发布部门:经济发展局     阅读次数:

为有效遏制福寿螺繁殖扩散,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稳定,经开区经发局迅速行动,率先成立专职队伍开展清理工作,以实际行动守护绿水青山,维护生态系统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2022年以来已累计组织人员近万人次,摸排水域约800万平方米,捡拾福寿螺约6000公斤。同时在金匮公园等地开展宣传活动,派发《福寿螺不“福寿”》《外来入侵物种知多少》等宣传材料10000余份。

认识福寿螺

福寿螺是瓶螺科、瓶螺属软体动物,又名金宝螺、苹果螺、大瓶螺、夭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其以水生植物叶片为食,繁殖量巨大,严重破坏湿地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携带寄生虫危害人畜健康。于2003年被认定为首批入侵中国的16中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

每年4—6月和8-10月是福寿螺产卵和孵化的高峰期,福寿螺常在靠近岸边的植物和墙壁上产卵。福寿螺繁殖能力很强一年可产卵20~40次,年产卵量3~5万粒,卵块呈粉红色。

福寿螺是广州管圆线虫和卷棘口吸虫重要的中间宿主,其体内含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可高达3000~6000条,人体感染后主要表现为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反应,重度感染时可致患者死亡。

 

福寿螺防控小知识

对于福寿螺的防控,应遵循“防除并举、综合防控”的策略,针对不同发生区域和重点暴发季节,因地、因时制宜,分类管理,科学防控。

(一)河道、湖塘发生区域

➤捡螺铲卵灭杀。对河道、湖岸、水塘等水域发生区,利用早晨和傍晚福寿螺活动高峰时段开展人工捡螺,重点做好繁殖期螺卵的铲除清理。

➤物理阻隔传播。及时清除河道漂浮水草,防止成螺、幼螺和卵块随水草漂移传播。在重发河道下游设置拦截网;在河道泵站进水处设置密集隔离栅栏,防止福寿螺随流水扩散。

➤生物防治控螺。在有条件的河道等水域,可适度投放青鱼等食螺鱼类,降低水体的螺密度。

(二)农田、沟渠发生区域

➤农业防治。因地制宜采用水旱轮作,及时清理沟渠及杂草,压缩福寿螺的生存空间。利用晒田时成螺主要集中在进排水口和秧田沟内的习性,人工捕杀灭螺。福寿螺卵块易于识别,可及时摘除田边杂草、稻桩和沟壁上的卵块,并集中处理。

➤物理防治。在重点发生区域灌溉渠入水口、出水口和稻田进水口安装阻隔网,防止福寿螺随水扩散。稻田上水后,在田中插高度30~100厘米竹片或秸秆,以每亩30~80根为宜,靠近田边适当多插,引诱福寿螺集中产卵,每2~3天摘除一次卵块进行销毁。

➤生物防治。在水稻分蘖期至水稻孕穗末期,采取稻田养鸭捕食福寿螺,每亩放养量15~20只,提高农业效益的同时,实现以鸭除螺。

➤化学防治。当水稻秧田期螺密度达到每平方米1~2头,分蘖期达到3~4头防治指标时,可采取药剂防治。水稻移栽后,使用5%或6%四聚乙醛颗粒剂均匀撒施,螺害严重田块隔10天再施药一次。在福寿螺盛发期,可使用70%杀螺胺乙醇胺盐喷雾防治,或者亩用5~10公斤茶籽饼均匀撒施。

一般来说,把福寿螺的卵扔到河道里就能阻止其孵化。因为孵化福寿螺的卵需要干燥的环境,一旦入水,非但不能孵化,还可能成为鱼、虾等水生动物的饵料;针对福寿螺成螺,将其打捞出水,压碎后装入密闭垃圾袋,投入城市垃圾箱即可将其灭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