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经济开发区生态环境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暨下半年工作打算
发布时间:2025-08-04 09:51 发布部门:生态环境局 阅读次数:
索引号 | MB1670946/2025-00238 | 生成日期 | 2025-08-04 | 公开日期 | 2025-08-04 |
文件编号 | 发布机构 | 无锡经济开发区生态环境局 | 效力状况 | 有效 | |
文件下载 | |||||
内容概述 | 无锡经济开发区生态环境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暨下半年工作打算 |
2025年上半年,经开生态环境局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严格落实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市生态环境局的工作部署,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推进经开生态环境稳步提升。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系统治水,打好碧水保卫战
1-6月,经开区国考、省考断面优Ⅲ比例均为100%,优Ⅱ比例分别为33.3%和50%,小溪港、大溪港断面平均水质达Ⅱ类,望亭上游和太湖北部湖区(锡东水厂点位)水质为Ⅲ类。一是推进治太项目。今年经开区年度投资额约4.2亿推进12个太湖治理项目,整体达到时序进度。二是开展河道巡查。完成全域97条河道现场巡查,发现问题16个,已同步告知相关单位并监督整改落实。三是整治涉水问题。持续推进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涉及3项问题已完成整改1项,其余2项整改符合时序进度。四是确保安全度夏。今年累计出动700余人次,巡查蓝藻350余点位,为高质量实现两个确保、连续第十八年实现太湖安全度夏贡献力量。
(二)精准治气,打好蓝天保卫战
截止6月30日,经开区PM2.5浓度为31.87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为78.3%。一是开展工地检查。联合区建设局、执法监督局累计出动800余人次,对重点区域3公里范围内的62个工地开展常态化检查。二是推进大气项目。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工程项目共45个,已完成40个,完成率88.9%。三是开展常规抽检。完成油品储运销整治“回头看”12家,完成工业涂装行业整治“回头看”13家,累计检查机动车路检车辆1辆,机动车入户检查80辆,非道路移动机械170辆。
(三)协同治土,打好净土保卫战
一是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健全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提升企业危废管理水平。二是开展小微收集体系服务规范检查。深化废铅蓄电池收集转运试点,加强社会源电动车、铅蓄电池销售点环境管理,已纳入回收体系网点58个,累计处置废铅蓄电池5.88吨。三是规范重点地块管理。完成贡湖大道与金石路交叉口西南侧地块出库工作,完成1个高风险遗留地块现场检查及采样监测,完成重点监管单位周边采样监测。
(四)牢守底线,加大环境监管力度
一是推动监测监控。完成省控以下断面、城市建成区水体、排涝泵站、太湖上游支浜的定期监测,完成2024年度经开区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制。二是紧盯信访处理。落实领导包案制,切实解决各项突出问题,1-6月累计受理信访21件,办结率100%。三是提升应急能力。建立区级风险源动态管理清单,更新汇总环境风险企业78家,上半年完成预案备案企业7家。组织应急培训覆盖25家环境风险企业。四是聚焦督察整改。第二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经开信访10.4件,目前已办8.4件,剩余2件正在整改推进中;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期间交办经开信访7件,目前已办结6件,剩余1件正在整改推进中。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坚持标本兼治,提升水环境质量
一是持续加强河道排口巡查。定期安排专人进行重点河道排口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二是持续深化工业污染防治。加强涉水工业企业监管,持续推进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巩固涉磷企业整治成果。三是确保安全度夏。紧盯治太工程实施进度,强化太湖沿岸经开段蓝藻巡查,确保实现第十八年安全度夏。
(二)突出点面结合,强化大气环境整治
一是突出PM2.5和臭氧“双减双控”,持续开展建筑工地、油品储运销监督检查。二是督促落实《2025年无锡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中涉及我区的大气工程项目。三是加强部门联动,完成5个全电工地的试点规划并启动建设,推动重点区域内面积100平方米以上餐饮店以及城市综合体、美食街等餐饮经营单位安装在线监控,确保重点范围内餐饮企业油烟净化装置高效运行。
(三)加强精细管理,深化土壤环境保护
一是完成全年危险废物规范化评估工作,完成发现问题整改闭环,确保达标率95%以上。二是推进一般工业固废集中收集体系建设,集中收集我区企业产生的一般工业固废,减少一般工业固废非法处置倾倒问题。三是防治土壤污染,督促重点监管企业完成土壤地下水监测、土壤隐患排查工作,确保全区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稳定达到100%。
(四)全力真抓实干,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一是强化监督检查。加强重点企业现场检查,督促企业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达标排放。二是狠抓问题整改。持续跟进重点信访问题化解,狠抓第二轮省督和第三轮央督问题整改,推动问题全面彻底整改到位。三是夯实应急能力。推进较大及以上环境风险企业完成环境应急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环境应急拉练和环境应急隐患排查,推进街道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全覆盖,持续提升生态环境安全防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