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投资经开区 > 太湖湾信息技术产业园 > 园区动态

AI看眼病,汽车更懂你?

发布时间:2025-09-08 16:30    浏览次数: 【字号:默认 特大

  让汽车“读懂”驾驶员情绪状态的人体数据感知系统,45秒即可完成精准眼底病变筛查的智能眼病筛查系统,实时监测健康数据、预警潜在疾病风险智能穿戴衣物……

  在无锡经开区太湖湾信息园,华南理工大学-无锡未来技术联合创新中心(下称“中心”)内,前沿技术的“种子”正不断破土而出,一批科创成果与科技企业正加速涌现。

  一、向“新”发力,竞逐未来赛道

  在“人体数据感知”实验室,一场模拟驾驶正在进行。真正的焦点并非驾驶者,而是他面前那双不知疲倦的“眼睛”——人体数据感知系统。驾驶者的一举一动,甚至每一个细微的表情,都通过眼前的传感器被系统实时捕捉与分析。

  中心运营部长王斌介绍,系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大模型分析,判断驾驶者的情绪、疲劳等状态,从而在危险发生前主动预警、及时介入,从被动防御拓展到主动预判,实现更为安全的智能驾驶模式。据悉,目前该系统正与车企开展合作验证,未来有望“上车”应用。

  作为无锡与全国12家未来技术学院的合作成果之一,中心自成立以来,围绕智慧工业与主动健康两大主线,聚焦生理心理健康疾病检测、康复治疗、智能可穿戴等产业发展方向,将“未来技术”转化为可落地的产业动能。

  规划建设具身智能机器人、人体数据感知、健康大模型、3D虚拟数字人四大实验室,目前均已进入设备调试或场景验证阶段,部分成果已在无锡本地医疗机构、制造企业和公共服务场景中开展试点应用。

  其中,获批全国首个多病种AI三类证,并入选工信部-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创新”联合揭榜项目的智能眼病筛查系统备受关注。该系统由华工实验室牵头,与合作医院、企业共同研发,30秒即可完成双眼视网膜拍照,15秒内可完成青光眼、糖网等30多种眼病的快速筛查,实现智能诊断。

  值得一提的是,系统为国产自主研发,AI芯片、深度学习框架等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无需联网即可运行,特别适用于农村基层、偏远地区等应用场景。据介绍,当前江苏试点该筛查服务,经过市场培育,拓展后续增值服务和周边产品,预计可达到6-12亿市场规模。

  人工智能模型、柔性传感、多模态情感计算、智能康复、AI医疗……一项项突破性前沿技术正在实验室内从梦想变为现实,又从实验室走上生产线。

  二、机制创新,助力“种子”破土生长

  在中心展厅,一套由智能鞋、袖套、内衣等智能穿戴设备组成的“新型织物电子器件及智慧服装系统”颇为引人注目。据介绍,该系统为中心孵化企业优感科技科研成果转化项目,通过柔性传感技术,将新型电子织物器件等集成到纺织品中,覆盖衣、住、行多场景,可实时监测身体生理参数,为个人健康管理提供数据,帮助提前发现健康风险,实现疾病早预防、早干预。

  其自主研发的智能脑电头戴产品,达到业界领先水平,获得华为、空军军医大学和华南脑控等单位在脑机接口领域的应用。其中另一款男性智能内衣产品已经实现2万条月产能和应用,预计全年销售额可达5000万元。

  中心孵化的另一家企业惠心安健康,则定位为多模态智能康复协同服务商,主要产品包括上下肢数智康复训练车、手指康复系列数智机器人、康复运动方案数据平台、康复处方游戏化交互系统等。

  目前,企业在社区开设护理站和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开展老年人康复及护理工作,并且纳入长护险医保名录中,赋能智慧康复养老。

  王斌介绍,中心实行“验证即投资、可行即落地”机制,进一步缩短研发到中试周期。截至目前,已孵化了星动科技、优感科技、惠心安健康等多家科技型企业落地经开,招引上药康德乐(无锡)医药有限公司入驻载体中心。累计跟进接洽华工校友企业13家,包括跨维智能、智明健康、心鉴智控、徐图智能、声扬科技、博微科技等科技企业。

  三、产学融合,深挖科技创新源头活水

  挖掘、培育创新技术,源头活水何处来?王斌表示,产学研合作是中心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前不久举行的2025全国未来技术学院“科创未来”创新创业大赛上,全国未来技术学院近百个项目参与角逐,历经三个月的线上选拔,30支队伍晋级总决赛,在无锡展开激烈角逐。

  比赛中,华南理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的学生科创团队表现出色,其带来的“智慧足压检测推动老龄守护”和“多模态大模型驱动抑郁诊疗决策平台”项目分获银奖和铜奖,充分展现了学院在新兴交叉学科领域的创新实力与人才培养成效。据介绍,项目均具备市场转化和落地应用的条件,目前已有企业表达合作意向。  

  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及产学研落地的重要举措,2024年8月,华南理工大学无锡实习实践基地、太湖湾创新创业基地成立,并成功举办研习活动。今年7月,“智启未来”暑期学校举行,中心作为师生联培和暑期学校专项工作组核心支撑单位,全程参与赛事组织、课程设计与研学活动,为活动提供全流程综合保障。

  来自全国十多家未来技术学院学生,走进园区、企业,实现前沿认知、产业实践与全球视野深度融合,构建跨地域、跨学科协同育人共同体。“科创共山水一色”的独特魅力,在这些未来人才心中播下了“锡”望的种子,更为未来技术人才库增添了沉甸甸的底蕴。

  “中心将持续深耕校地合作,推动未来技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王斌表示,中心将建设未来技术交易平台,通过AI实时捕捉需求与专利池智能匹配引擎,促进更多技术成果转化,同时联合上下游共建供应链体系,形成场景化市场造血能力,为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