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党的建设

党建引领 金融赋能丨我区召开2023年“经融引航”党建联盟迎春座谈会

发布时间:2023-02-10 13:16     发布部门:党群工作部     阅读次数:

       近期,我区召开“党建引领 金融赋能”2023年“经融引航”党建联盟迎春座谈会,相关企业家代表、“经融引航”党建联盟理事会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和联盟单位代表欢聚一堂、畅叙友情,展望美好未来、共谋发展大计、共迎新春佳节!

       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杨建平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强力支撑,我们必须勇担当、抓落实、见成效,全面学习、把握、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党中央、省市委重大决策部署,扎实做好金融党建工作,充分发挥“经融引航”党建联盟作用,以打造全域功能区为抓手,加快经开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推动科产城人融合发展示范区、太湖湾科创带建设引领区、新发展理念全域实践区建设迈出新步伐。

       党工委副书记、党群部部长俞政业主持,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四级调研员王蕴慧到会指导,区领导秦艳、陈国权参加座谈会。

       座谈会上,车联天下、王兴幕墙、农业银行无锡分行、建设银行无锡分行、交通银行无锡分行、江苏银行无锡分行、宁波银行无锡分行等企业家和银行代表们围绕“党建引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开展了热烈的讨论,相互交流了在党建、业务方面的经验做法,同时对2023年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政银企合作、创新金融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务实可行的机制措施。

       杨建平表示,2022年,无锡经开区锚定“四区”建设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以发展数字经济、总部经济、服务经济为主要产业形态,把党建工作与经济建设、改革发展、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中心工作相结合,将党建工作嵌入到经济社会发展最前沿阵地、最活跃领域,守牢底线,统筹发展和安全,取得了新的佳绩。成立金融行业、新业态领域党建联盟,构筑“向阳经开 先锋矩阵”党建工作新格局。落实落细各项助企纾困政策,高效运作稳增长服务专班和“两链”护航专班。打造“投贷保”联动金融生态圈,发挥“政—企—银”合作优势和政府桥梁作用,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基金引领作用。

       杨建平强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金融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坚持全局观念,以全面系统的战略思维和前瞻思维统筹兼顾、系统安排,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杨建平希望,2023年,无锡经开区要更大力度全面推进“党建+金融”融合发展新模式,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在前期探索的基础上,全面打造“金融党建”标杆地,推动金融党建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互利共赢,持续打造“党建+金融”服务新模式。

       要加强党的领导,服务中心大局。金融工作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融引航”党建联盟的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抓好党建是最大的政绩”,坚持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联系起来,多举措全方位推动党建工作更好地融入中心、服务大局。要围绕金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主题,建立联盟单位季度活动轮值制度,构建上下联动、横向互通、功能强大、覆盖广泛的党建服务网络和高效的社会服务体系,让联盟强起来、组织转起来、资源聚起来,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促互进”的金融党建新格局,以党建引领金融资源的高效合理配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要发挥联盟优势,服务产业发展。金融街坐落在经开区,这是我区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党建联盟要以组织联建、党员联学、活动联办、服务联动、品牌联创“五联模式”为路径,搭建金融党建“生态圈”“服务圈”“共享圈”,促进党建工作与金融业务相互融合,推动党建、金融、产业多向赋能、协同提效,实现从“物理融合”到“化学反应”。新一年里,要抓紧推进“经融生活馆”建设,在服务企业白领、联系党员群众中发挥重要作用,丰富拓展城市基层党建内涵。各成员单位要优先服务实体经济,坚持市场化和商业可持续原则,大力做好“六稳”相关工作,优化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资源配置推动,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打造“党建+金融”新高地、资本和智本融合新样本。

       要坚持创新联动,服务营商环境。区各相关部门要发挥资源集聚的优势,体现担当作为,加强联动联建,形成整体合力。党群部要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强化党建联盟自身建设,在党建引领、金融赋能、人才引育等领域打造党建工作品牌,不断提升党建联盟的组织力、凝聚力,让党建引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成为联盟的鲜明特色和实际成效。经发局要着力建立健全发达金融市场培育发展所需要的各项外部条件,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及时化解各类风险苗头,促进我区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财政局要全面提高服务效率和提升服务水平,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