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环境局 > 政府信息公开 > 工作动态

向绿而行 美丽“经开”走起来

发布时间:2024-01-26 18:22     发布部门:生态环境局     阅读次数:

何以“美丽中国”,近水遥山皆是意;何以“美丽经开”,一枝一叶总关情,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生态与发展这份“考卷”,经开是这么答的……

聚焦生态修复,做好“发展题”

“点”为珠,联则亮,这是一条生态修复串起的太湖之滨“明珠链”, 昔日喧嚣鱼市,今朝品质湿地。小溪港入湖口曾是紧邻太湖大堤的一处渔船港口,当时“三无船只”较多,渔业经营混乱,经营产生的废弃物严重影响了太湖水质。2018年起,经开区多部门联动集中开展“无证船只”集中整治,取缔“三无”船只102条,拆除有证船只60条、50户渔民,补偿约700万元。2022年起,经开区投资约1亿元,对小溪港片区河道开展水质提升工程,涉及河道总长约13800米。通过实施底质生境改良工程、河道贯通、岸坡整治、景观绿化等工程建设,促进区域水系水体循环,提升小溪港整体水质。整治前,小溪港水质年均值为IV类水。2022年起,小溪港水质年均稳定达到II类。2023年上半年,小溪港河道水生态环境整治工程获得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3435万元,中央资金占环保投资的补助比例高达45%

环境整治提升和生态修复后,打造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湿地公园和滨水公园,成功将产生环境问题的传统渔业养殖地、集散地、工业企业集聚区转化成健身休闲网红打卡地,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实践了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环保理念,与旁边的贡湖湾串珠成链,增添“无锡气质”。

 

关注生态文化,做好“拓展题”

“线”为脉,通则兴,这是一根生态治理联通起的百年文化线,文脉弦歌不缀,文明生生不息。“百年烟火,周而复兴”,一新一旧中串起的是江南乡愁,是小桥、流水、人家的百岁古镇开街纳客。2022年岁末,周新镇拥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周新里”,重新回到了大家的视野,唤起关于他的传说。是《雷雨》中周朴园原型周舜卿为家乡父老建设的周新镇?还是作家钱钟书笔下方鸿渐的家乡?他的神秘、传奇都让这位百岁“老朋友”重新获得了关注。

历史古镇是穿越百年的文化遗产,其自然山水格局、街巷空间、建筑景观都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化特色。假如忽视对周边山水环境与历史脉络的保护,就会导致历史古镇山水格局的破坏和生态文化的遗失。基于生态文化要素的历史古镇保护就是要从历史古镇的生态要素入手,找出古镇生态文化的过去、现在的各个因素,发现古镇保护的问题,总结生态文化的存在形式及意义,规划古镇发展未来。周新里的重新诞生,也意味着我们对于他的生态文化将处于不断探索中,重视生态规划,让“软优势”变成“强支撑

 

坚持协同联动,做好“攻坚题”

“面”为墙,聚则坚,这是一条环保铁军垒起的经开 “战斗堡垒”,以“微力聚“威力”,用“合力”出“活力”。2023经开生态环境局牵头组织区建设局、综合执法局累计出动1526人次,对华庄国控点3公里范围内的65个工地开展常态化检查,动员华庄街道对企业开展日常检查,太湖街道对餐饮油烟开展日常巡查。以无锡市生态环境局派驻经开执法小组为抓手,完善经开生态环境执法体系,进一步强化环境监管力量和监管水平。深化引入第三方技术力量、专家团队,对企业全面深排细查,建立涉气、涉水、涉废等企业清单底册,并依类别开展全方位“环保体检”,根除“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把脉全面环境问题隐患,统筹整治整改,由点到面形成同类企业服务指南。

“美丽河湖”、“安全度夏”、“断面达标”、“重污染天气应对”、“应急管控”、“降碳减排”、“低氮改造”、“在线监控”、“绿岛行动”……一项项任务达标完成下,是经开铁军与兄弟部门的协同作战,聚面成墙,坚不可摧。

 

“点”、“线”、“面”相融,经开全域美。在生态保护的征程上众力并则万钧举,人心齐则泰山移,我们将不弃微末,久久为功,让美丽“经开”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