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节特辑|星凝集团陈晓烽:在商海与公益之间书写“双螺旋”人生
发布时间:2025-03-10 17:09 浏览次数: 【字号:默认 大 特大】
3月的无锡,春寒料峭。位于经开区智能制造产业园的星凝集团总部,CEO陈晓烽正与团队讨论AI技术在企业服务中的应用场景。这个从互联网大厂走出的创业者,用十年时间将一家团队成员只有数人的小公司发展成横跨苏闽的综合性企业服务集团,更在公益领域深耕不辍。她的故事,是中国女性创业者突破职场天花板的生动样本,更是商业价值与社会责任共生共荣的实践范本。
01从“卖西瓜姑娘”到互联网弄潮儿
1987年出生于泰州的陈晓烽,童年记忆里满是父母在街头摆摊的身影。“夏天卖西瓜,冬天卖包子,过年还要卖春联。”这段经历塑造了她对商业最朴素的认知:“赚钱要靠双手,更要对得起良心。”2005年,大学毕业后她加入搜狗,从基层销售做起,白天跑客户,晚上研究互联网营销方案。
2007年,她加入百度-泛亚,见证了互联网行业的飞速发展,也收获了个人职业生涯的第一次飞跃。但光鲜背后是难以言说的疲惫。
2013年,陈晓烽做出惊人决定:放弃收入不菲的管理岗位,带着“想做点自己的事”的念头裸辞。这个选择在当时被视为“疯狂”,但她清楚:“我需要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战场。”
02星凝十年:打造企业服务“好企宝盒”
2015年创立星凝集团时,陈晓烽团队人数不多。初期聚焦知识产权服务,她带着团队跑遍苏南中小企业,用“企业医生”的定位打开市场。“很多企业不知道专利布局的重要性,我们就像家庭医生一样,为他们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这种贴身服务模式很快见效,集团营收逐年稳步提升。
随着企业需求升级,陈晓烽团队开始构建“互联网+全产业链”生态,深耕技术研发,并推出一系列智能化、便捷化的企业服务产品。集团将旗下所有子公司融合创立的“好企宝盒”一站式互联网+平台,在科创服务、广告媒体、税务筹划、运营优化、品牌设计等业务板块有着16年的资深行业数据分析和20000+家企业服务合作经验,就是这类“好产品”的代表。
陈晓烽深知,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面对AI浪潮,她在厦门成立技术团队,探索垂直领域智能服务系统:“我们不是用AI替代人,而是让人更专注于价值创造。”
03商业向善:从“助残爱心企业”到“教育合伙人”
在工作中,陈晓烽获悉残障人士求职艰难,很快在集团内部设立“无障碍就业通道”。该通道为残障人士搭建起平等就业的机会,助力他们开启职业篇章,星凝集团也因此荣获“助残爱心企业”等称号。陈晓烽说:“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企业应该成为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
在助残行动取得初步成效后,陈晓烽又将目光投向教育领域。她深知,教育是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而优质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让许多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于是,她发起“教育合伙人”计划,携手多家教育机构,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为偏远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孩子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陈晓烽不断用自己的行动诠释“商业向善”的真谛,证明了企业不仅追求经济效益,更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04女性领导力:破局者的思维革命
作为无锡市政协委员和泰州市新的阶层人士会长,陈晓烽常被问到“女性创业者的优势”。她的回答掷地有声:“领导力无关性别,关键在于能否解决问题。”在星凝,她推行“兄弟文化”,打破传统层级管理,让每个员工都能参与战略决策。这种模式培养出一批年轻骨干,2024年晋升的中层管理者中,80后占比达75%。
面对行业变革,她始终保持清醒:“2024年最大的变量是AI技术的深度应用。我们正在构建‘AI+行业专家’双引擎,让技术成为服务升级的加速器。”这种前瞻性布局,让星凝在2024年成功入围“江苏省三星级上云企业”。
05十年之约:做时代的“地基型企业”
站在创业十周年的节点,陈晓烽提出“打造企服行业的基石”愿景。她希望未来十年,星凝不仅是商业机构,更是社会价值的创造者。“当人们提起星凝,想到的不是某个产品,而是一种改变行业基因的力量。”
创业如同马拉松,比拼的并非瞬时速度,而是能否始终坚守正确方向稳步前行。在采访尾声,陈晓烽指着办公室墙上的书法作品“舍得”感慨道:
“‘舍得’不仅是我的人生信条,也是星凝的企业精神。我们舍得投入,舍得分享,才换来了今天的成就。而在发展过程中,园区的贴心服务也为我们注入了强大动力,其对入驻企业关怀备至,从基础配套设施的完善,到各类政策解读、业务对接活动的组织,都细致入微,为企业排忧解难,让我们能心无旁骛专注经营。未来,星凝将继续秉持这种精神,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成长为真正的‘地基型企业’。”她的眼中闪烁着坚定与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星凝在未来的辉煌。
这位从街头走向商海的创业者,也一直在用坚定的步履,在商业与公益的双轨道上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女性企业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