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环境局 > 政府信息公开 > 工作动态

生态为媒,各美其美

发布时间:2025-04-16 16:39     发布部门:生态环境局     阅读次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会议提出“聚焦建设美丽中国”。2024年,无锡经开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互融共促,见证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发展,水更清、天更蓝、土更净,亮眼的成绩随“生态”画卷徐徐展开——2024年,经开区地表水国考、省考断面优Ⅲ比例均达到100%,国考、省考断面优Ⅱ比例分别达到33.3%和50%,其中国考小溪港断面和省考大溪港断面水质均达到Ⅱ类;截至2024年12月31日,经开区PM2.5平均浓度为28.3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4.1%;优良天数比率为85.8%,两市六区排名第2,同比增加7.1%,改善幅度排名第1。优良天数比率和PM2.5浓度均达到历史同期最好水平,PM2.5实现连续4年下降。

攻坚  创优

持续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近日,无锡市小溪港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公布的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名单,小溪港从昔日喧嚣鱼市,到今朝品质湿地,以“绿色禀赋”勾勒出“绿水青山”的发展轮廓 。

小溪港入湖口曾是紧邻太湖大堤的一处渔船港口,在环境整治提升和生态修复后,打造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湿地公园和滨水公园。近年来,无锡经开区坚持党建引领、坚定信念,铺陈生态文明建设“初心底色”。

2019年起累计投资5亿元,完成29项重点工程。于小溪港沿湖设3个打捞点,按照 “围、引、除”科学防控思路,搭配深潜式高压控藻工程和全线的挡藻围隔,实现藻水全程管道输送;实现巡查、运营、监控、打捞全方位专业化、机械化,稳住水质,终结 “湖泛”。同步整治渔业、“散乱污” 企业,取缔船只、关停工厂,妥善安置渔民,削减污染负荷。

从“顽疾”缠身,到助力生态旅游,小溪港的华丽转身得益于“一河一策”精准发力,得益于大力实施以“治”控源、以“保”促净、以水“绿”城三大举措,充分释放了文旅融合优势,更好地促进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无锡经开区以钉钉子精神全力做好防护、治理“同频共振”大文章,让环境优、家园美、空气甜成为人民群众“幸福增量”。

守护碧水清波,清流润万物。无锡经开区立足区域特色,聚焦 “排污、河道、垃圾” 治理提质升级,联合渔政部门、执法部门常态化推进河域巡查共治活动,同时完成159家A类和1家C类企业涉磷企业整治验收;全域排口排查工作累计发现排口805个,晴天旱流排口51个,均已完成整改。2024年度完成共9个治太工程项目的建设目标;常态化实施贡湖湾生态清淤1万方,处置藻浆10万余吨,产出藻泥2212吨;出动2000余人次,巡查1000余蓝藻点位,为连续第十七年实现太湖安全度夏贡献力量。

共护纯净苍穹,清气满乾坤。持续发力治理工地扬尘,累计出动3000余人次,检查1000余处点位,对重点区域内65个工地开展常态化检查,实现扬尘整治提质增效;累计投入环卫保洁车860辆,环卫领域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已达15%,实现无锡经开区道路保洁机械化湿扫作业100%全覆盖;完成13家涉活性炭治理设施企业闭环管理,21家低效治理设施整治或“回头看”;完成柴油货车路检480辆,非道机械240辆,在用车入户检查240辆,加油站检查45座次,助力重污染天气攻坚成势见效。2024年度已全部完成大气污染防治工程项目共44项;首批5个新能源(全电)试点工地顺利通过现场验收,验收评价优良率100%。

厚植大地根基,净土袤无垠。强化危废监管,2家一般污泥产生单位,13家排污许可证单位,除1家停产外,全部纳入一般工业固废系统;150家小型医疗机构医废收运全覆盖,170余家企业纳入小微产废单位危废收运体系。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印发年度工作计划,“无废”加油站、“无废”企业、“无废”学校、“无废”社区、“无废”机关等“无废细胞”创建材料已提交市级部门进行评审。完成年度地块土壤修复、验收及效果评估工作;全年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核算持续达到100%。

今时的无锡经开区,层林尽染、万物共生,以“绿”执笔,绘就了一幅“万里蓝天白云游,绿野繁花无尽头”的壮丽画卷。

 

破局  发展

“含绿量”提升“含金量”

奋进新征程,面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需求,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新期待,必须全面强化生态环境的高水平保护,积极引导生产方式绿色转型,推动产业升级,让产业“减碳”、为发展“增绿”。近年来,无锡经开区以制度护航、坚实步履,勾勒生态文明建设“精妙”轮廓。

凝思想、聚共识,奏响生态优先“主题曲”,把准生态经济航向。无锡经开区出台《无锡经济开发区建设工地新能源化工作方案》,加强组织领导、部门协调,加快换电站等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吸引建筑工地积极采购并大力使用新能源运输车辆,有规划地展开项目试点,逐步推进开工工地“全电化”,以“试点”撬动“全电化”工地的积极性,推进空气治理精准防控、源头防控。

强机制、守底线,奏响生态保护“进行曲”,筑牢生态经济基石。无锡经开区积极开展“全电工地”验收工作,依据《无锡市新能源(全电)试点工地验收评价细则(试行)》相关指标和要求,辖区内首批5个新能源(全电)试点工地于11月21日顺利通过现场验收,验收评价优良率100%,验收涉及辖区内K11、奥体中心二期、地铁6号线清源路站、地铁4号线二期瑞景道站和XDG-2021-101项目首批5个试点工地。“全电工地”秉持全过程低碳理念,对工地施工过程中所有机械设备电动化,一方面可以大幅降低氮氧化物排放,从源头促进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另一方面还能推动施工现场噪声、异味治理,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抓产业、促升级,奏响生态发展“共赢曲”,释放生态经济红利。经济发展不是消耗自然资源的“竭泽而渔”,生态保护也不是贫守青山的“缘木求鱼”,应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加快节能降碳科技创新,强化先进技术推广应用。无锡经开区“车联天下”以科技赋能污染防治,打造行业模范,实现了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通过有效的废气收集和创新科技,VOCs排放量减少为原厂址雪桃集团的五分之一,以新质生产力的“含绿量”,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含金量”,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绿城。

如今的经开,绿意满满,智感十足,全电工地“跨界出圈”,能源转型提“质”焕“新”,我们将继续从创新支撑、机制保障、开放共赢等方面发力,书写更加优秀的“绿色答卷”。

 

奔赴  回响

“民生福祉”筑就“宜业宜居”

在时代发展的壮阔画卷中,“民生福祉”宛如熠熠生辉的坐标,照亮了 “宜业宜居” 的前行道路,成为衡量社会进步与城市发展的关键标尺。无锡经开区奋发作为、凝聚合力,增添生态文明建设“缤纷亮色”。

城市建设有序推进。完成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论证和金城湾片区城市设计,奥体中心、文化艺术中心等重大设施加速建设。全面盘活首批12个低效用地项目,太湖湾信息园项目入选省级低效用地再开发典型经验。有序推进周新苑三期等5个旧改提升项目,完成加装电梯56台,建成开通文教路等10 条道路,打造全市首个“第四代住宅”,海绵城市建设全域推进。

城市管理提档升级。接续推进最干净城市建设,“一点一策”开展区域性综合单元提升9个,打造“席地而坐”城市客厅7个。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215 个,在全市率先推出一体化车位级停车导航服务。试点打造“无人驾驶清扫”场景,全省首批无人清扫车号牌(试用)投入使用。全面实施“城管进社区”,全力推进“联合执法进小区”,城市管理单元优良率保持 100%。

生态底色持续擦亮。完成大气污染防治工程项目44个,K11、美术馆等首批5个新能源(全电)试点工地现场验收顺利通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改善幅度排名全市第一。有序推进5个“无废细胞”建设,积极创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生态为媒,各美其美。新征程上,无锡经开区将始终保持战略定力,迎难而上,接续攻坚,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中华大地蓝天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