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太湖街道 > 政府信息公开 > 工作动态

寻觅太湖故事丨万思桥,一张红色名片

发布时间:2025-05-19 08:56     发布部门:太湖街道     阅读次数:

在太湖街道的街头巷尾,藏着无数动人的故事,那些斑驳的老墙、蜿蜒的石板路、古老的建筑遗迹都诉说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鲜活的市井记忆。

由于太湖街道地处江南水乡,河多桥亦多,故桥梁建设起步较早。据史料证实,不少桥梁建于明清期间,境内曾有古桥梁104座。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凝固的历史,在砖石的纹路中读懂太湖文脉,聆听砖瓦缝隙中尘封的故事——

万思桥,一张红色名片

桥名的由来

闪溪河由尚书浜向南流淌了约二里许,挡住了由南泉、方桥上县城的必经之路。以前这里只靠渡船或绕道而行。

清朝乾隆年间,河畔的王祥巷来了一位姓范的塾师。由于办学有方,用多年积蓄,在闪溪河的渡口造了一座石桥。人们为纪念他的善举,称这座桥叫范师桥。民国初年易名万思桥

万思桥伏击战

1944年春,日伪军对锡南地区展开高度清乡,疯狂扫荡掠夺,强征军米、清乡费,百姓苦不堪言。新四军太湖抗日游击支队决心寻机痛击敌人。

314日清晨,10余名日军与40多名伪军从周新镇据点出发,西去石塘桥扫荡,抢粮害民。情报显示,其下午将返巢。新四军一排、二排集结在方桥附近,司令顾复兴率人察看地形,决定在方陶乡万思桥设伏。

万思桥地处要冲,南距方桥1公里,北离周新镇3公里,河道、道路交错,周边有坟地、桑林、村庄,是绝佳伏击点。顾司令精心布局:二排长周才元率战士隐蔽桥南矮楼,切断敌人退路;一排长秦二宝带队埋伏桥北,堵截敌人逃路。

约一刻钟后,敌人进入伏击圈。不料,机枪手刘阿茂提前扣动扳机且机枪卡壳,惊动了敌人。狡猾的敌人迅速转至桥北大坟包,以坟围为掩体疯狂扫射。二排战士被堵桥南,周才元等数人冒死冲过桥,与一排战士组成火力网,却因敌人武器精良、弹药充足,陷入被动。

战斗胶着,游击队改变战术,减弱火力引诱敌人突围,敌人却死守待援。一排长秦二宝组织冲锋,战士蒋阿二、杨根生牺牲。此时,周新镇据点之敌前来增援,顾司令果断下令撤退。一排机枪班继续抵抗掩护,机枪班长杜学明右小腿中弹,简单包扎后坚持战斗;秦二宝端起机枪猛扫掩护战友,不幸头部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4岁。日伪军见游击队撤离,不敢追击,带着死尸和伤兵仓皇回据点。

万思桥战斗,新四军太湖抗日游击支队在日伪军据点附近白昼伏击,虽付出惨重代价,但极大地震撼了无锡地区,有力鼓舞了人民团结抗日的斗志。

从前的人走过街巷

跨过小桥

消失在时光中

如今的人踏上古桥

追寻过去的记忆

触摸历史的痕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