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小而精”企业携手本地伙伴,共赴中东「净化」新程!
发布时间:2025-07-28 16:24 浏览次数: 【字号:默认 大 特大】
7月的无锡,蝉鸣渐起。在经开区国家传感信息产业园的车间里,工人们正对着一批银灰色设备做最后的调试——它即将随新吴某科技型企业的订单,首次出口至中东市场,为当地微电子产线的危废气体处理“站岗”。
制造这批设备的是成立仅7年的无锡海莱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莱德”)。这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无锡市“瞪羚企业”,虽年轻却带着十足底气:其自主研发的全系列等离子体SCRUBBER尾气处理系统,曾长期被国外“卡脖子”,如今不仅实现国产化,更以优于进口产品的技术指标,在微电子危废气体处理领域积累起良好口碑。
“我们是微电子产业的‘空气净化器’”
走进海莱德的6S标准化高端装备制造中心,一列列银灰色金属立方体设备整齐排列,机身上以黑色字体搭配红色图案构成的“HIGHLAND”logo,在车间顶灯的映照下格外醒目。“简单说,这是微电子工厂最重要的一把‘安全锁’。”海莱德董事长兼总经理吴帆笑着打比方,“芯片、光伏、显示屏生产时会产生高浓度的剧毒&易燃的危废气体,我们的设备能把这些‘工业毒气’高效的分解成无害物质,相当于给产线装了台‘超级净化器’。”
但就是这样一台“净化器”,曾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2019年我们刚起步时,国内90%的市场都被欧美日韩的企业占据,一台设备要价上百万元,维护还得等国外工程师飞过来。”吴帆回忆,团队花了近3年时间,从高温氧化到催化分解,从材料配方到在线监测,把设备拆成多组模块逐个攻关——国内没有成熟供应商,就自己原始开发;关键参数没参考,就拿国外产品说明书当“教材”逆向分析。
如今,海莱德的产品不仅实现了国产化,还玩出了“花样”:全球单机处理能力最大的PX3000系列,应用于超大粉尘副产物工艺场景的T&H系统,应用于半导体行业复杂特气场景的PX1600系统以及极致性价比的HT600系统……3大类10余种子型号的Local Scrubber设备产品矩阵,让比亚迪、中国电科、国家电投、正泰新能等行业龙头成了“回头客”。截至2024年底,企业累计卖出600多台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超20%,订单总规模破亿。
从杭州到无锡:一场“双向奔赴”的迁移
2021年,海莱德做了个决定——把“大本营”从杭州搬到无锡经开区。这场跨越200公里的迁移,不仅是物理空间的转换,更是一次产业赛道的重要调整。
在杭州发展时,这家成立仅3年的企业本是光伏装备领域的“后起之秀”——主营大型连续式PECVD镀膜设备,用于太阳能电池的镀膜工序,产品也曾打破国外垄断。但随着微电子产业在长三角的加速集聚,吴帆敏锐捕捉到新机遇:光伏镀膜设备解决的是“生产前端”的工艺问题,而微电子行业的危废气体处理,是“生产后端”的安全刚需。这是个更具产业意义且亟待实现国产化替代的细分赛道。
无锡的产业土壤,成了海莱德转型的重要推手。这里有全国顶尖的微电子产业基础,行业产业链龙头扎堆,配套的精密加工、材料企业能“下楼就找”。“当然,也很感谢经开区的培育与扶持。不仅提供300平米办公区和1000平米生产车间,还以250万人才奖励金传递诚意。”吴帆坦言,最让团队触动的是园区的诚恳热情。他们不追着问“何时上市”,而是主动牵线科研院所、协助专利申报,陪企业沉下心打磨技术。
这一迁,让海莱德真正扎下了根。落户次年,企业便与上海大学无锡产业研究院合作成立“高敏感性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联合实验室”,通过引进优势科研资源,有效提升海莱德在高端环保技术领域的研发能力。凭借与研究院合作积累的技术口碑,加上自主研发的硬实力,海莱德很快迎来发展新机遇。
去年,海莱德中标上海交通大学无锡光子芯片研究院项目,将使用其拥有100%自主知识产权的Plasma Local Scrubber设备为研究院光子芯片中试平台的电子级特气后处理保驾护航。截至目前,该公司已手握软件著作权8项、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35项。“以前,我们像棵盆栽;到了无锡,根植于一片沃土。”吴帆说。
中东启航:“隐形冠军”的出海新章
谈及此次随新吴某科技型企业“组团出海”的中东订单,吴帆的语气里带着欣慰:“所有成功长久的合作都是双向奔赴的结果。我们与这家客户早在几年前就有过深入合作,曾为其东南亚项目提供设备。正是产品的优异性能和海外服务能力,让客户选择将合作延续到中东新项目。这既是对海莱德技术的信任,更是无锡‘链上企业’响应‘组团出海’号召的生动实践。”
作为长沙人、华科大毕业的“理工男”,吴帆的“新无锡人”身份与企业发展交织。“刚到无锡时,我总说自己是‘外来户’,但园区工作人员的一句话至今温暖着我:‘你们带着技术来扎根,就是无锡制造的新血液’。”他笑着回忆,落户初期,几乎每周都有工作人员来企业“串门”,不是催进度、要数据;而是问需求、给帮助。“这种‘不把企业当外人’的真诚,让我们彻底放下了‘异乡人’的隔阂。”
在吴帆看来,无锡的城市气质与湖湘文化的“敢为人先”形成了奇妙的化学反应。“长沙人爱说‘吃得苦、霸得蛮’,无锡人讲究‘钉着问题做、盯着实效干’,两者碰撞后,我们找到了‘闯’与‘稳’的平衡。”他举例,企业刚转型时,团队曾犹豫是否要同步拓展多条赛道,但无锡“隐形冠军”的培育理念点醒了他们——“政府说‘小切口才能深突破’,与其撒网不如深耕。”这一决策让海莱德集中80%的研发资源专攻危废气体处理,最终在细分领域建立起技术壁垒。
例如,电子级危废气体处理涉及高温氧化、催化分解、尾气深度净化、在线安全监测等复杂技术,需要深厚的化学、材料、工程、控制等多学科融合能力。海莱德在该领域深耕多年,逐渐掌握了独特的工艺参数、材料配方及设备设计等。这份难以被简单复制的技术壁垒,随着远赴中东的订单,也将为全球产业链筑牢“安全根基”。
车间外,装载设备的货车已缓缓启动。当这些“无锡制造”的银灰色立方体跨越山海,它们带去的不仅是危废气体的解决方案,更是中国“小而精”企业深耕细分赛道、赋能全球产业链的生动注脚。从突破“卡脖子”封锁到中东首秀,海莱德正用技术与服务,书写属于中国高端装备的全球化故事。